今年以來,全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聽取自治區和兵團工作匯報時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堅持高位推動、協同治理,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狠抓污染防治攻堅、持續開展綜合治理,全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2023年1-9月,全區納入國家考核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3.2%,較全國平均水平高6.1個百分點,水環境質量總體為優。根據生態環境部近期公布前三季度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排名(共339個城市參與排名),全區四州(市)進入全國前三十,數量上僅次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分別是克州第3位、吐魯番市5第位、昌吉州第9位、哈密市第30位。
以上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幾方面:
一、高度重視,強化頂層制度建設。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推行河(湖)長制、成立自治區黨委水資源管理委員會,高位推動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積極推動地方立法,頒布實施《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辦法》,強化自治區流域水生態環境法治保障。加強標準規范制度建設,頒布實施《棉漿粕和粘膠纖維工業廢水治理工程技術規范》,嚴格水環境保護管理要求。
二、突出重點,建立健全流域空間管控體系。積極推進重點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嚴格水生態環境空間管控和生態環境準入要求,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強化河湖生態用水保障,健全河湖生態水量(流量)保障機制,確定15條重點河流和5個重點湖泊的生態水量(流量、水位),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監測與監管。積極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博州賽里木湖成功申報全國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推動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全區建成42座水質自動監測站,形成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生態水環境監測網絡。
三、強化監督管理,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完善并運用分析預警、調度通報、工作督辦多項制度,及時發現并督促水質變差斷面整改落實,提供技術幫扶指導。強化源頭治理,完成國家清單中21條河流、6個湖泊的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排查河流岸線9362.62千米、湖泊岸線1210.841千米,排查入河(湖)排污口20個。加強城鎮(園區)污水處理設施環境監管,對7個地州市進行現場檢查,及時將現場發現問題移交當地,督促整改。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新疆華泰重化工入選“區域產城模式”領域的廢水循環利用試點企業,推薦哈密、烏魯木齊、吐魯番、克拉瑪依申報廢水再生循環利用試點城市。
四、突出重點,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管理。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推動全區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按期完成“劃、立、治”重點任務。組織對烏魯木齊市、塔城地區、伊犁州等9個地(州、市)177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調整、取消)技術報告進行審查、現場核查,督促指導各地優化調整水源保護區和推進水源地規范化建設,確保居民飲水安全。
五、堅持兵地聯動,加強兵地水生態環境協同治理。兵地生態環境部門不斷建立健全兵地水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治機制,落實兵地“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要求、統一推進”要求,聯席會議制度、聯合交叉執法、信息共享、應急聯動、基礎設施共享等機制不斷落地。自治區、兵團堅持兵地共考斷面共商共治,圍繞博斯騰湖生態環境保護共同聯合赴巴州、兵團第二師調研幫扶,阿勒泰福海縣和兵團十師一八八團五堅持環境基礎設施共享,共用城市供水和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基礎設施。